课程名称:Access数据库程序设计课程编号:12100235
英文课程名称:Access DataBase Programming
适用专业:全校非计算机专业
总学时数:75学分数:5
理论教学时数:30实验(实践)教学时数:30
课程设计学时数:15
执笔者:司瑞红编写(修订)日期:2011.11
一、课程的性质和目的
本课程适用于全校非计算机专业,特别是管理、经济、贸易和文科各个专业,作为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第二个阶段 —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的主修课程。从2005年开始,Access数据库程序设计已正式增补为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(二级)的重要内容之一。
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:
1. 对关系数据库系统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,掌握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步骤和应遵守的数据库设计规则;
2. 熟练使用Access提供的功能创建数据库及数据库对象(表、查询、窗体、报表、数据访问页、宏和模块),掌握SQL的语法规则和查询方法。
3. 掌握VBA编程的基础知识和程序设计方法;
4. 能够使用Access设计一个小型数据库应用系统。
二、课程教学内容、要求及学时分配
第一章:数据库系统概述( 讲课2学时 )
理解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、体系结构和特点,掌握关系模型的完整性约束概念和定义方法,掌握常用的关系运算方法。
第二章: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概述( 讲课1学时 )
了解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方法、数据库的设计步骤和规范化设计理论,掌握Access的安装、启动和退出方法。
第三章:创建与使用数据库( 讲课1学时 )
学会创建Access数据库的操作步骤及方法,了解打开数据库的四种方式,学会压缩和修复数据库。
第四章:表( 讲课2学时 )
掌握Access的数据类型、数据表的结构和建立方法,包括字段属性的设置、表记录的输入以及建立数据表之间的关系等。
第五章:查询( 讲课6学时 )
理解查询的概念、功能和分类;学会创建选择查询、交叉表查询、参数查询、操作查询和SQL查询等常见的5种查询;掌握对已创建的查询进行编辑、运行、调整和排序等操作方法。
第六章:窗体( 讲课4学时 )
认识Access窗体的概念和作用、组成和结构、窗体的类型和视图;学会使用“自动创建窗体”、“窗体向导”、“数据透视表向导”和“图表向导”创建窗体的方法;掌握工具箱的使用、控件的使用、窗体和控件属性的设置、事件的触发以及窗体的进一步美化。
第七章:报表( 讲课2学时)
理解Access报表的定义与组成、报表的分类和创建报表的方法;学会报表的编辑操作、报表的排序和分组以及使用计算控件;掌握预览、打印和保存报表的基本操作。
第八章:页( 讲课2学时 )
了解Access数据访问页视图的概念;学会创建数据访问页的方法;掌握在Access中编辑数据访问页和在IE中查看数据访问页的操作。
第九章:宏( 讲课2学时)
了解Access宏的概念以及宏与Visual Basic的关系和转换方法;学会操作序列宏和宏组的创建方法;掌握宏的条件设置、操作参数设置以及宏的运行与调试。
第十章:编程工具VBA 和模块( 讲课8学时 )
了解模块的基本概念;学会创建Access模块的方法;重点是学会VBA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,包括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、VBA的编程环境、VBA的编程基础、VBA的流程控制等。
三、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
教学环节包括课堂教学、习题课、阶段测验、上机实践和课外答疑。通过各个教学环节,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、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1.课堂教学
①教学方法
采用启发式教学,鼓励学生自学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。贯彻少而精的原则,精选教学内容,精讲多练。
②教学手段
使用电子课件,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现场演示。
③外语要求
在讲课过程中给出各章节主要专业名词的英语原文。
2.习题课和课外习题
习题课的类型一般应包括理论题和实践题两部分。理论题分为选择题,填空题;实践题分为基本操作、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。课外习题以实践题为主。
3.实验环节
根据本课程的特点,共安排15次上机实验(包括机上教学),具体安排如下:
实验一:创建数据库2 学时
实验二:创建表4学时
实验三:查询6 学时
实验四:窗体4 学时
实验五:报表2 学时
实验六:页2 学时
实验七:宏2 学时
实验八:VBA程序设计8 学时
4. 考试环节
本课程考试应采用笔试和上机操作相结合的方式,但因条件所限,现阶段只用笔试一种形式。考试题型为选择题、填空题、判断、读程序写结果和程序填空等多种形式。
四、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
先修课:《大学计算机基础》,即学生应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的操作能力。
五、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
主要教材:
张迎新主编.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的开发.北京:清华大学出版社.
参考书:
萨师煊,王珊. 数据库系统概论(第三版).北京:高等教育出版社.